陈志武:房产投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来源:胡润百富
作者:陈志武
发布时间:2017-07-13

作为当下社会最主要的财富载体、最主要的投资品之一,房产不仅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它的合法投资标志着中国从短缺的消费型社会到财富型社会的转变。同时,房地产的投资品属性也是财富型社会的基石,房产交易的“放”与“限”,将决定其财富属性的高低。

Prof Chen Zhiwu IMG_1451_副本.jpg


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为新中国带来了非凡的经济成就,在完成了财富积累的同时,如何管理财富、合理投资成了社会大众的新挑战。不过,即便当今社会的财富水平与计划经济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人们在观念的认知上还未必与时俱进。


房地产就是一个例子。一种普遍的观念是将房产作为消费品,用于居住,表面上看,该观点没有错,房子的终极价值在于“住”,但“今天住”和“未来住”仍有区别。“今天住”注重当下,“未来住”则是投资者看重的价值。在保障“今天住”的同时,我们也要允许“未来住”的存在,如果将房子的投资属性完全扼杀,最终会降低人们对房子的投入,使房地产流动性逐步消失,社会也就不再有太多财富。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房产还是一种投资品或投机品。


原来的计划经济就是基于对投机的完全否定、对市场交易的完全排斥,认为所有经济活动的价值都只基于“吃穿住行”的需要,而不直接产生用于“吃穿住行”事物的活动就没有意义,这是错误的。因为,“物物相换以适应相互需要”的交易,是自然发展起来的,这点亚里斯多德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就在《政治学》中以“鞋”为例进行过陈述:同样是使用鞋子,有人自己穿,有人则把鞋交给需要的人,以换取对方的金钱或食物,实现“以有余换不足”。事实上,房产投资也是这个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8 年住房市场化以来,房子既可以直接卖给需要住房的家庭,也可以卖给房地产投资者甚至炒家。房地产开发商可以为了交易赢利而盖房;而房子也可以以投资品、投机品的形式交易买卖。这不仅解决了千万家庭的居住问题,也进一步催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改良,增加房子的“财富”属性,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使众多相关产业得到巨大的发展。


表面上看,投资、投机买房违背了房子用于居住的自然属性,但其实不然。因为,首先,通过这些投资、投机买房者,还买不起房的人将有更多房子租住;同时,这些投资者也解决了那些有能力买房但不愿承担未来房价风险而不买房者的租房需求;再者,因为这些投资、投机行为,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量都大大增加,让购买房产的自然消费者不再担心变现问题,更大胆买房。所以,虽然表面上看投机买房、投资买房破坏了房子的消费属性,但实际上二者的根本目的也都是为了“居住”,只是投机和投资让更多人能享受到房子,使更多家庭有更好的房子住。


在中国,房子已经不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投资品。千万不要把这一现象看成坏事,相反,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标志着中国已经从短缺的消费型社会中走出来,进入了财富型社会,而房地产的投资品属性恰恰是财富型社会的基石,对房产交易的“放”与“限”,将决定其财富属性的高低。


(本文作者系耶鲁大学教授、香港大学冯氏基金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