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爱慈尚会创始人 | 顾佳斌:生命应该看重结果还是过程?

来源:胡润百富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7

四十岁就“乐退”的顾佳斌,早早就过上了陪伴家人,享受生活的幸福时光。许多人对他的这一决定表示不解,而他说只是想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小事上。生命应该看重结果还是过程?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而顾佳斌的每一次选择,都证明了他选择了更有幸福感的人生体验。

image.png

顾佳斌


“大城小爱慈尚会”创始人:顾佳斌


顾佳斌,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建设专业。他于而立之年进入房地产业,彼时青春正好,朝气勃发,与房地产一起走进了各自的黄金十年。顾佳斌一直致力于开发综合商业休闲广场项目,业绩斐然。十年过去,房地产行业发展如火如荼,而此时的顾佳斌却决定将打拼十余年的公司卖掉。周围的人对他的这一选择表示疑惑与不解,甚至反对。


但对顾佳斌本人来说,如果单纯的财富积累已经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为什么不将自己的人生换一个方向?早已决定将自己下半辈子的事业转向慈善和基金的顾佳斌,选择在此时告别房地产,是给自己不惑之年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image.png


顾佳斌

1972年10月出生,9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02年创业从商进入房地产行业,从事别墅开发与城市综合体的商办住一体开发。创业初起就立志40岁退休的顾佳斌履行了承诺,2013 年夏天,将公司转让给上市公司,实现了四十岁退休的梦想。同年创立慈尚会的他也将推广慈善当作了自己下半辈子的人生目标。



及时行善,感受分享的快乐


顾佳斌对做慈善是有渴望的,甚至是一种执念。这一切,在他的经历中有迹可循。“首先学会包容与分享”——这是顾佳斌的母亲、人生中第一位老师传承给顾佳斌的精神财富。


母亲经常会教育他“宁愿别人的比自己的好一点,也不能自私不与人分享,每个人都值得尊重与善待。”这种与人分享可以给自己带来幸福感的理念从小根植于顾佳斌的内心,使他在慈善这条路上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执念,也让他感受到了更多的内心满足。



image.png



大城小爱慈尚会

大城小爱慈尚会起初是将业余高尔夫人群揉和在一起做慈善的公益组织,经过两年多来对高尔夫慈善的参与,大城小爱已经逐步发展为面向全社会而不仅限于高尔夫群体的慈善平台,成为细化跟进慈善项目,并对慈善项目进行评估和奖励的公益组织。


很多人会问,做慈善与做生意冲突么?为什么要二选一?顾佳斌坦然道是冲突的,因为对他来说,只有将慈善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亲身参与到慈善项目中去,才能真正体会到慈善带给自己的乐趣。创业时的他还可以保证7小时的睡眠,而如今退休的顾佳斌反而每天只有5个小时的时间休息。他说他感觉不到累,因为每天叫醒他的不再是闹钟和工作,而是慈善带给他的快乐。


他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可以让他事业成功,同样也可以让他将“大城小爱”的慈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如果高尔夫是一种绿色鸦片,那么做慈善对顾佳斌来说就是一种精神鸦片。是一件永远都不可能做完的乐事。



快乐思维,最简单的慈善逻辑


慈善、社会责任如今已然成为近年来中国商业社会的高频词汇,大大小小的慈善晚宴、募捐、拍卖遍地开花,慈善组织、明星、企业家也是少不了的主角,慈善捐赠的数额更是屡屡刷新。而中国社会是否已经迎来了大规模慈善的到来,没人能给出定义。但对于顾佳斌来说,慈善路上要做的还有太多太多。

善款不透明,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没有好的慈善理念,缺乏优秀的慈善项目成为了目前慈善之路的拦路虎。顾佳斌坦言,有智商就有怀疑,做慈善就要正视这样的怀疑,对于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顾佳斌做过很多尝试。他想,既然大家不放心把钱交给一个人或组织来做,那么就反向思维,我们发动大家来做慈善,再对大家的慈善项目给予捐资奖励。

事实上,这么做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顾佳斌回忆起自己去广西考察慈善项目的经历,一走进山区小学的门口,许多随行的同事眼泪就掉了下来,这种心灵的震动也许不是看电视画面和新闻报道可以感受得到的。“如果你不亲自去做,你永远都体会不到做慈善带给自己的变化与快乐”,顾佳斌说。

image.png

顾佳斌在山区拍摄的支教老师宿舍

捐钱给机构去做慈善,不如自己来做。”顾佳斌希望发动更多的人自己去做慈善,而把自己融入到做慈善的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也使很多人都渐渐理解了顾佳斌的慈善理念和他脸上笑容的来源。顾佳斌坚定地认为,把钱花在发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做慈善的行列中,自己去体会做慈善的快乐,远比直接把钱捐出去有意义得多。

可以说,顾佳斌所做的慈善不搞募捐与拍卖,而是一场在慈善公益上进行供给侧的改革。他正在采取这样有公信力的模式,通过提供更有创意的慈善产品对接给有捐助能力的人和需要帮助的人。顾佳斌认为,每个人都有慈善的梦想,而“大城小爱”要做的就是发动大家都来将这个慈善梦变成现实


我们不讲慈善高大上的道理,我就把慈善看做是一种消费,我们怎么样来鼓励和拉动你的消费,我们希望把慈善植入到你的心里,你收获了一种精神财富,是一种精神的消费。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这件事当中,让捐助者本身体会到更多的快乐,一种行善的快乐。 



幸福感,来自于内心的满足


顾佳斌经常自己去菜市场买菜,他喜欢把时间“浪费” 在美好的小事上,生活中的点滴都是顾佳斌享受的瞬间。 想到什么就要去做,顾佳斌告诉自己一定不要去等,因为很多事都等不得,喜欢的事是无法量化的


慈善本身也无法量化,因为他认为每一个慈善项目最重要的不是投入多少钱,而是坚持做下去,只要坚持下去,无论投入多少都是值得的。“慈善永无止境”,是顾佳斌信奉的慈善观念


image.png


对话顾佳斌


《胡润百富》:每一次有人“裸捐”都会引起讨论,您认同“裸捐”吗? 


顾佳斌 :我创业的时候不知道我会赚多少钱,但是我就下定决心我的财富一半要做慈善一半要留给孩子,如果有两个小孩,那就拿四分之一来做慈善。我始终不认同裸捐,我认为做慈善始终是要在不影响自己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因为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接受,向更多人推广。 


《胡润百富》:“大城小爱”的慈善理念是如何诞生的 ?


顾佳斌 :我一直想要解决的是人们做慈善的后顾之忧,把这么多人的钱交给某个人或某个机构,大家肯定会怀疑的,而“大城小爱”则是把我们自己的慈善基金交给各个项目,你们自己去做,如何分配就看你们做的如何。把少数人的钱交给大多数人去慈善。这样的话就多了许多信任,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效果了。 


《胡润百富》:您认为每个人都有慈善的梦想吗?


顾佳斌 :我们不讲慈善高大上的道理,我就把慈善看做是一种消费,我们怎么样来鼓励和拉动你的消费,希望把慈善植入到你的心里,你收获了一种精神财富,是一种精神的消费,这样才能做大。我们帮助更多的人圆慈善的梦想,我们在帮助愿意投身慈善的人,而不单单是受者。我们就是要让捐助者自身体会到更多的快乐,一种行善的快乐。 



慈善的多种可能


大城小爱慈尚会目前正在做的慈善项目是Glory Case,而所谓Case,实际上就是一个一个集装箱,但这些集装箱并不普通,它们正在被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们改造成为充满设计感的时尚生活空间。功能齐备,简洁大方的Glory Case也将伴随支教老师一起去贫困山区支教,为支教老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让他们开启全新的支教体验。


image.png


顾佳斌回忆起他在广西考察的时候,许多人告诉他其实最缺的是支教的老师,老师们都不愿意去那里支教,可不可以帮帮他们。当顾佳斌深入了解当地的情况后深受触动。在顾佳斌看来,支教是每个有责任感教师心中的蓝海;甚至除教师之外,很多热心公益人士也盼望自己有机会能去支教。支教老师应该给山区的孩子们带去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而不应该被不开化的生活方式所同化,甚至磨灭掉支教的热情。


从那时开始,顾佳斌就萌生了替支教老师们打造全新的生活空间的想法。但根据每个支教老师的住所开展功能性改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法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也无法保证空间改造品质的统一。到底怎样的方法才可以让空间改造离开教师宿舍的条件桎梏呢? Glory Case这个想法的出现让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image.png


在对建筑材料如何降低碳排放的过程中,以可回收的钢材为主材料的集装箱改造无疑是上策。同时,集装箱作为建筑模块,还具有易安装拆卸,易运输,绿色环保等一系列的优点。所以最后,顾佳斌决定要做Glory Case,而这样的住宅空间也给了他足够的信心。


image.png


“做工程的成本核算起来水分很大,如果做产品就要透明的多,所以我就用集装箱,每一个点都很量化,设计和施工也简单,工厂化生产。我们去推广也很简单,一个集装箱摆在那里,大家都看得到,施工过程也看得到,大家觉得住在里面很酷,也非常信任,八万块左右一个箱子改造出来,很多钱就花在刀刃上了”。顾佳斌微笑着说着自己的看法,从Glory Case这个项目上看得出来他对慈善的执着和倔强。他告诉我们“大城小爱”在对Glory Case 的品质上非常苛求, 因为他坚信会有很多人因为Glory Case而决定投身到支教事业当中去。


集装箱改造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Glory Case的每一个环节都显示出了“大城小爱”的慈善信条,公开,透明,有决心,有诚意。而这样的慈善理念,也让人们对大城小爱慈尚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现在我们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我相信一年以后,大家一定会知道我们的”,顾佳斌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