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恒大宣布在广州南沙投资1600亿元,用来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6月16日,又与沈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会在沈阳市投入1200亿元,以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等项目。蔚来汽车的李斌曾经说过,“没有200亿最好别想造车”。若按照这个标准,恒大造车的心可谓是势不可挡。
造车梦并非首选
虽然去年恒大就表示要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十年后年产能将达到500万辆。但是投身造车事业并不是许家印一开始的选择。
早已认识到“房地产是夕阳行业”的许家印近些年来危机感强烈,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调研工作,曾经先后投入到粮油、乳业和矿泉水产业的探索中,但最后都未能达成预期目标。
未来的路究竟要怎么走,一直是悬在许家印和恒大头上的第一大困惑,直到遇上了新能源汽车,这个困惑终于迎来了一个答案。
试探,定位为龙头产业
许家印对汽车行业的试探具体发生在去年6月,恒大成为FF(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最大股东的消息在传出后,直接导致其股价两个月内暴涨了200%,市值涨幅超过了恒大投资金额的整整十倍!资本市场的反馈给了许家印底气,开始全方位的探索计划,将新能源汽车定位为恒大的龙头产业。
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潜力,手中又握有充沛的资金,许家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造车了。当时,作为该行业的门外汉,许家印的第一选择就是出资,让有能力的人来实际操作。贾跃亭在这个时候成为了许家印的选择。
也许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造最好最大的工厂、引进最好最先进的设备,就能造出最好的车。但事实证明,这条路并行不通,这一次的合作不欢而散。
转变,瞄准全产业链
吃一堑长一智,许家印的目光不再盯着某家企业不放,在对该行业逐步深入了解后,他开始布局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为此,许家印不惜一次次斥巨资,只为打造最顶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销售渠道
在还没有车的时候,许家印就解决了销售渠道的问题。去年8月,恒大集团以145亿元入股广汇集团,一跃成为第二大股东。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广汇集团2017年汽车销量高达110万辆,超过了第2-4名的总和。
整车制造
告别FF之后,恒大于今年1月15日以9.3亿美元收购了瑞典NEVS电动汽车公司51%股份,几天后,又凭借1.5亿欧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铭。通过这一系列的收购,恒大拥有了造车通行证,该资质目前国内只有10家企业拥有。目前NEVS的产品已经进入到了量产的阶段,配合广汇集团的销售强项,恒大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成绩终于有了实质突破。
核心部件技术
电池、电控和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想要造出有口皆碑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作用不容小觑。
今年年初,恒大以10.59亿元购入卡耐新能源公司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卡耐新能源公司作为首家出口电池产品到日本的中国企业,给许家印带来的不仅是顶尖的动力电池技术,还有名列业内前三的动力电池产能。
解决了电池技术之后,恒大又以5亿元控股了荷兰e-Traction公司,掌握了商务车的轮毂电机驱动技术,堪称是电机领域的最先进存在。随后又全资收购目前全球唯一可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乘用车轮毂电机企业——英国Protean公司。如此,算是实现了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的轮毂电机技术两手抓。
400亿之后,仍需扎根发展
半年不到的时间里,恒大为了新能源汽车业务投入并落实的资金大概超过400亿元。凭着雄厚资本拥有了一整套完整并顶尖的配置。但是花钱买产业链的举措是否真能让恒大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扎根发展,还需要看未来恒大具体的操作。
首先是管理模式的区别,一台车有上万个零部件,牵涉到了百来家供应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否则就是功亏一篑。市面上屡次发生的各品牌不同型号车辆大规模召回的事件,多半都是某个“小部件”所导致的。习惯了房地产业快进快出节奏的许家印是否能带着恒大完成积累,用适合汽车行业的节奏来实行管理?
其次是核心技术,虽然恒大收购或入股的几家企业有着无人可比的技术,但是它们是否能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倾囊而出?如果不能,会对其新能源汽车制造计划有怎样的影响?
最后是市场前景和实际销量,纵然人人都承认,未来是属于新能源汽车的,但是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确立相关章程。而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消退、价格优势不再。纵然市场前景良好,恒大又该如何利用这个大前景来推动自己的销量?
许家印跨界造车,有钱、肯投入是首要的,但在拥有了顶尖的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之后,还需要针对该行业本身的经营运作特点投入更多精力,将这雄厚资本所带来的发展便利用到极致,打造出有口皆碑的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