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永远是个热门话题,自从国际学校出现在普通人的视野中,随着阶级固化(突然间很活的一个论调)的激烈讨论,普通人跟土豪的下一代教育问题总是能够特别吸引人的眼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国内富二代上国际学校,美国的富二代都在干嘛?
最近几年,透过各种真人秀节目,我们惊讶的发现:黄磊女儿黄多多一口纯正的英文,华谊兄弟老总王中磊儿子威廉弟弟的英语水平被称为专八。
▲ 黄磊女儿多多、王中磊和儿子威廉
原来黄磊女儿上的是北京私立汇佳学校,王中磊儿子上的是北京德威国际英语学校,王菲的两个女儿窦靖童和李嫣以及田亮女儿森碟都在这所学校上过学。另外,马伊琍文章的女儿,陆毅女儿,姚明女儿以及邓超的儿子,读的都是上海宋庆龄国际幼儿园。
确实,如今包括明星在内的众多土豪们都把自己娃送进了国际学校,虽然学费不菲,但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都是一样的,有了经济基础当然希望给予更好的教育。不过中国是公立教育为主,尤其是重点公立学校,更是抢破头,看看学区房的威力就明白了。
从这些星二代窥探中国富豪子女的教育情况,人们不禁开始思考:到底应该送自己的孩子去国内重点的公立学校,还是去国际学校?
这是大多数人都很纠结或者困惑的问题,一般人这样认为:
在公立重点学校:孩子的功课重,所以学的知识多;学校规矩严格,培养出的孩子守纪律,懂规矩,容易被群体接纳;学习的深度难,所以孩子的思维能力强;中国式的教育会帮助孩子更理解中国文化,以后在中国发展会容易些。
在国际学校:孩子的功课轻松,有很多时间做课外活动;学校尊重学生的自由人格,培养出的孩子很自信,具有创造力和想像力;英文国际性环境,孩子的英文变成第二母语;国外的教育体制能够帮助孩子将来考取以及适应国外的名牌大学。
其实这些都对。但是,核心区别呢?
到底国内重点学校和国际学校分别在教什么?在培养什么样(或者不一样)的学生?
其实,中式的传统教育,基本上可以称为是脑力的挑战,体力的挑战,以及人性的挑战(老师不断地否认和侮辱不听话,不够聪明,不够合群的孩子)。而这十几年的摧残,折磨,不是为了灌输你一堆考完试就忘记了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一个特别重要的生存能力——“能吃苦”。
“能吃苦”的人,在逆境里面是最能够生存的。他们为了生存,可以忍受脑力,体力和人性的煎熬,折磨和摧残。在逆境中生存,需要逆来顺受,模糊的人格,羊群精神,忍辱负重。而生存,难道不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吗?不能生存,谈何成功?
那么,为什么中国最成功的顶尖富豪们都把孩子们送去了国际学校呢?
大陆的顶级富豪或成功人士如:马云、虞峰、王中军、李宁、王菲、毛阿敏、田亮、丁健、潘石屹……都是经历了国内传统教育出来的,而他们的孩子全部选择了国内或香港的国际学校。
香港的富豪中,李嘉诚的孙子们,东亚银行李国宝的儿子孙子们,恒基集团李兆基的孙子们,李嘉欣、陈慧琳的孩子……也都没有选择公立传统教育,而是将孩子们送去了香港最顶尖的国际学校。
▲ 李嘉诚长孙就读的香港汉基国际学校
答案是,他们的孩子已经不需要“能吃苦”这个能力了。
他们大多已经给孩子们准备了足够的财富,甚至为孩子们做了长远的安排(例如海外家族信托,购买海外保单之类),确保孩子们不会需要为了“生存”而奋斗。
既然没有“生存”的问题了,那么“能吃苦”也就不再是一个必要的能力了。
有人问一个富豪的太太,为什么要送孩子去国际学校?
她说:我希望我的儿子快乐。
大部分富豪希望他们的孩子们:快乐,有独立的人格,充满创造力,自信心,生活在一个上层的圈子里面,将家族的财富和地位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王朔谈到自己的女儿时,说过一句话:我不想让她成功,成功是什么?不就是挣了一笔钱然后让傻逼知道么?优质教育的终极核心,也许并不是教你如何成功,攀升到顶峰,而是如何忠于自己的兴趣,在这个领域成为实现个人理想并同时对他人有价值的人。
因此,如果你可以保证你的孩子将来一生都不用经历“生存”的挑战的话,国际学校是最好的选择。
例如北京,就有很多非常好的国际学校,很多成功的顶尖富豪的孩子都在里面读书。例如:德威国际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哈罗国际学校、京西国际学校等等。想进这些学校,竞争也非常激烈。
▲大部分富豪希望他们的孩子们快乐
首先,孩子必须是外国国籍。当然现在的顶尖富豪的孩子们基本都拿了外国国籍了。
第二,你得提前申请。因为国际学校都是小班制,每年招生人数有限,师生比例定死不能改变。所以有些富豪的太太们过分到,刚怀孕,就已经去最顶尖的国际学校报名排队了。
第三,你的孩子必须是符合国际学校的要求:阳光,友善,自信,情商高。国际学校招生必须面试,就算你5岁会背唐诗三百首,算数会函数都没用。你如果不会玩,不会交朋友,没教养,不自信,家长不在就不知所措的,人家不要。
第四,拼家长。国际学校虽然学费杂费一年几十万,但是家长光有钱的,不要。他们严格要求面试家长,希望家长也是有知识,有地位,有品味,有教养的人。
看完了国内的富二代、星二代,你是不是也好奇美国富豪、富二代的教育成长环境都是怎样的?
一定有人说: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幸福多了吧?美国学生应该不会这么拼吧?
其实不是。
优质资源的稀缺是同一个世界的同一种无奈。事实上,在美国,选择就读私立学校的家长也在经历着类似的焦虑。
有文章曾介绍称:
以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圣三一学院(Trinity School)为例。
2011年,这所纽约最难进的幼儿园有62个学位。其中,33个留给在校学生的弟弟妹妹,11个给校友子女,1个给学校员工子女,剩下的17个才是留给没有任何家庭或组织关系的申请者。而对这些人来说,录取率也就是2.4%。
而美国顶尖大学录取率,你知道是多少吗?常青藤联盟最低的哈佛6.2%、斯坦福4.7%、麻省理工7.9%(注:2016级本科生入学率)。
这般低的录取率,通过对孩子进行考试,划分入取在即使已经猛增了考试难度的情况也不大凑效了,学校自然也要对家长、家庭进行一个筛选。
外国学校讲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学期开始,你这一学期需要看的书做的实验,都要一一规划好。很多中国孩子到了美国大学不适应“散养”,躲在房间玩游戏,一学期下来,口语也没练好,什么也学不到。
美国富二代的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学校课堂上看起来并没有太多区别,区别却在课堂之外。富裕家庭的孩子课外有私教,可以跟家人出国旅行,可以有各种兴趣爱好,这种见识同样是宝贵的学习。
比如北卡富人区的贵族高中,就有3个室内体育馆、剧院、游泳馆、网球场、橄榄球场、棒球场……这样的学校里,你常常能看见很多颜值高身材又好的高中生,良好的教育从小就开始了:常年健身,令他们线条优美;温和礼貌,也是好教养的表现。
▲美国高中的课外活动
美国富豪都把孩子送到哪里上学?
苹果之父乔布斯,有三个孩子,有一次纽约时报的记者问他:
“你的孩子们一定很喜欢iPad吧?”
老乔回答:“他们没有用过。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听起来是不是怪怪的?iPad之父居然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iPad?!
▲ 乔布斯一家
无独有偶,硅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层和工程师都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智能科技产品。他们甚至把孩子们送到传统的完全没有智能和科技产品的Waldorf学校,这个学校的校园里根本找不到电脑!
当今大多数人已经对iPhone和很多智能科技产品上瘾很深。
很多儿童学家开始呼吁,如果我们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科技,也许会让他们陷入不完整的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生。
在户外靠亲身接触学到的知识,和从谷歌百度里面学到的知识是不同的。
编 后 语
当教育的重压袭来,中国的父母们削尖了脑袋买学区房,富豪们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时,美国富豪们却把孩子送到最原始的学校,让他们自由发展……
我们说不出谁对谁错,但是父母的高度很大部分决定孩子的高度。或许,我们真的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才是孩子最适合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