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冠肺炎”汹涌来袭,人们再次蜗居家中,“互联网+”的垂直服务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其中,以远程医疗、医药O2O和在线问诊为主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反应最快、效果最显著。
因“新冠肺炎”而无法外出的生活中充满了不便利,其中以无法就医最为明显。毕竟正值流感高发季,本身大众就有就医需求。加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疫情之前,他们更加倾向于有需要时去附近的药店买药,并没有“囤药”的习惯。因此,当出门成为了难事,该如何买药?如何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如何解决各种各样不得不去医院的需求?
互联网医疗≠网上挂号
对于很多人来说,互联网医疗在疫情发生之前,更多的是一个挂号机器。纵然除了网上预约挂号之外,这些互联网医疗APP多少都具备了线上问诊、专家答疑、服药指导等多种多样的内容,甚至其中不乏各大医院自己开发的医疗APP。但是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医院在职的医生,都未曾将其物尽其用。
当然更加重要的一点是,人们通过这一次次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开始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有相关数据显示,在疫情之前,互联网医疗在大众的渗透率只有3%,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因为对于大众而言,面对医生进行病情诊断比通过互联网更加可信、更加有针对性。在此次疫情中,消费者在自愿或半自愿的情况下体验互联网医疗,通过义诊、科普、咨询等服务感受到了便利、增加了信任度,不仅实现了互联网医疗用户的增长,也完成了新用户的转化。
收割市场or过眼云烟
短时间内,互联网医疗企业不仅证明了自己调配、组织和运营的能力,也证明了其可信度和应用场景。疫情引发的消费者需求对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影响在股价上也有明显的表现。在2月3日,年后第一个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暴跌,医药股却掀起涨停潮,随后几天在保持良好表现的基础上,逐渐趋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