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在当年的港京拉力赛中一骑绝尘的身影让人印象深刻,当之无愧是德国人的quattro战车。
1985年,奥迪quattro A2在Hannu Mikkola(1983年WRC总冠军)的驾驶之下以仅4小时01分08秒的成绩夺得港京拉力赛冠军。
1986年,Stig Blomqvist(1984年WRC冠军)再次凭借A2获得冠军。
1985年的港京拉力赛上,一辆奥迪quattro打开了国民对奥迪和拉力赛的认知。而提到奥迪的拉力史,就不得不提quattro。
quattro诞生
“quattr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四”的意思。
1979年,国际赛车运动联合会开始允许四驱赛车参加比赛,但当时大多数制造商都对四驱系统的可靠性和额外增加的重量表示担忧,只有奥迪率先做出了尝试。1980年,首款quattro赛车诞生,足足有300马力的最大功率。
征战WRC世界拉力锦标赛
1981年,奥迪车队正式开始参加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WRC),当年奥迪签下了芬兰人汉努米克拉(Hannu Mikkola)以及法国女车手米歇尔穆顿(Michele Mouton)。
由于这是其参加的首个测试赛季,奥迪并没有参加全部比赛,但依然还是艰难的赢下了3站比赛,米歇尔穆顿(Michele Mouton)在意大利Rallye Sanremo夺魁,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性WRC分站冠军,实属不易。
WRC B组诞生,quattro成夺冠利器
进入1982年,全新的游戏规则出现在WRC中,第四组/第五组别被B组取代。
这无疑为奥迪提供了良好的机会,7个分站冠军(其中3个还是由传奇女司机Michèle Mouton夺得,她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WRC分站冠军的女车手)以及年度制造商冠军的成绩,再次为那些深信四驱系统就是负累的车队上了深刻的一课。
跟犹如过渡期般的82赛季不同,83赛季大批更出色的B组赛车被投入比赛中,输出更强的奥迪quattro A1也帮助Hannu Mikkola拿下当年的车手冠军。但是,当年的制造商冠军却被采用中置后驱布局战车Rally 037的“顽固派”蓝旗亚获得。
接下来,WRC在1984年进入了最疯狂的B组时代,这一年有多达16家制造商参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他厂商已经意识到了四驱系统在拉力赛场的强势,并纷纷投入四驱赛车的研发中,但奥迪四驱赛车已经是久经考验面对来者可谓拼了,quattro A2赛车在这一年依然是赛事的主角,在12站比赛中赢得了6次冠军。
或许是受到了刺激,同时也受到赛会为限制奥迪垄断而修改的规则,翌年奥迪拿出了经过强化(针对缸体进行轻量化改造、车身亦采用了更多轻量化的凯夫拉材料)的quattro A2赛车,比赛末期轻松地成为车手/制造商双料冠军。
85年,劲敌标致以205 T16杀入WRC,B组竞争也发展至白热化阶段,奥迪以上赛季后期投入的Sport quattro S1继续征战,面对标致的压力奥迪依旧多次站上颁奖台。
quattro战车完爆1985-1986港京拉力赛
在Sport quattro到B组末期的超进化版,速度怪兽Sport quattro S1 E2继续挑战世界级比赛时,实力依然不容小觑的战车quattro A2则悄然来到了亚洲大陆——港京拉力赛。
话说八十年代中国步入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的前身——中国摩托运动协会与香港汽车会(HKAA)酝酿组织一项“横跨大半个中国”的汽车赛事,如此大胆的创意获得了英美烟草中国公司支持,于是便有了1985年的第一届“555香港–北京拉力赛”。
在路线总长3400多公里,纵跨7个省市的赛事中,奥迪quattro A2在Hannu Mikkola(1983年WRC总冠军)的驾驶之下以仅4小时01分08秒的成绩夺得冠军。
1986年,Stig Blomqvist(1984年WRC冠军)再次凭借A2获得冠军,面对同样强大的三菱Starion Turbo,quattro A2更是以领先对手超过1小时30分的绝对优势轻松夺冠,横扫全场。
凭借着quattro系统,奥迪除了获得多项世界级拉力殊荣,也向世人证明了四驱系统投入到量产车型/拉力赛中的可行性。
当然,quattro战车系列可以说是最大功臣,如此强大的他们,在当年的港京拉力赛取得优秀成绩,完全是意料之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