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彻底走了,共享单车距离终场不远了?

来源:胡润百富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2

摩拜单车,在创办了不到六年之后,已经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2020 年 12 月 14 日晚 23 时 59 分,摩拜 App、摩拜微信小程序正式停止服务和运营——与此同时,摩拜 App 也从苹果App Store 下线,摩拜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也消失,原来的官网也只显示:美团相见陪伴不变。原有摩拜的一切,全部由美团 App 承接。曾经的共享单车巨头,就这样剩下了一地鸡毛。

img_pic_1608257105_0_副本.jpg


0d338744ebf81a4caf57a791c66cdf5e242da6cb.png



摩拜走了,连名字都没能留下


对于摩拜的这一结果并不出人意料。早在去年1月,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内部信中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团App,并更名为“美团单车”,摩拜单车将成为美团LBS平台单车事业部,由他本人兼任事业部总经理。这意味着,摩拜品牌退出舞台只是时间问题,美团品牌上位已成定局。


如今,终于走到这一步,倒计时过后,摩拜单车全面退场,美团单车作为唯一品牌走向前台,将与滴滴、哈啰继续在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领域厮杀和缠斗。

谈起摩拜与美团的渊源,最早要追溯至摩拜C轮融资。2016年10月,摩拜完成超过1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掌门人王兴,王兴以个人名义投资摩拜,外界猜测未来美团或与摩拜结盟,尤其是美团商户点评数据与摩拜整合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半年后,王兴公开为摩拜打call,直言摩拜模式是对的,ofo是错的。他认为,“ofo提出一个连接自行车的概念,我觉得是错的、没有想清楚的概念。不存在连接自行车,这是没有意义,也不会发生的。”不难看出,王兴对摩拜是真爱,就像后来对理想汽车一样。

2017年12月,比共享单车在冬天订单量下滑更可怕的是,摩拜、ofo日子不好过,被媒体曝出因资金告急挪用60亿元押金,尽管双方均予以否认,但它们正为前期疯狂烧钱扩张付出沉痛代价是不争的事实,急需融资续命,否则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投资人也将血本无归。

4个月后,美团突然以37亿美元拿下摩拜,这让外界大感意外。不仅在于此次收购事先毫无征兆,更在于收购方竟然是此前鲜少讨论的美团。几天后,收购谈判的更多细节被曝光,外界才得以知道4月3日决定摩拜命运的那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据悉,腾讯在摩拜的持股比例约占20%,摩拜管理团队在投票过程中没有否决权。37亿美金中,有超过10亿美金是摩拜欠供应商的造车款和用户押金的债务折价,剩余约27亿美金以35%股权、65%的现金收购,摩拜创始团队和A、B轮投资方套现7.5亿美金和股权,以胡玮炜、王晓峰、夏一平为核心的摩拜管理团队继续留任。

对于卖身美团,摩拜CEO王晓峰和CTO夏一平现场投了反对票,总裁胡玮炜通过电话会议投了赞同票,并事后发朋友圈表示,“积极看待一切,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投票当晚,王晓峰既悲壮又无奈地说道,在中国,创业公司永远绕不开各种巨头。“坦率说,如果公司独立发展,有非常大的机会,也有挑战,但是我没办法。投资机构有自己的业务判断。规则就是规则,投票就是投票,如果大家做了这个决定,希望大家不要后悔。”

早在3月31日,摩拜董事长、蔚来掌门人李斌就曾召集一场摩拜内部董事会。创始团队、股东和投资方代表参会时,有些人听到美团收购方案表示惊讶和不满,直言价格和估值偏低。王晓峰透露另一个方案,来自滴滴口头Offer,将联合软银投资10亿美元,对摩拜的估值为45亿美元,但随后被腾讯董事代表李朝晖和李斌否决。

考虑到腾讯、愉悦资本和李斌已超过35%的股权,再加上王兴、胡玮炜等人股票,即便股东内部意见分歧再大、博弈再激烈,也无法改变美团收购摩拜的结局,这几乎是一个决定和压倒性的票盘。那晚,摩拜卖身美团已尘埃落定。王晓峰、夏一平再怎么不甘心,也难敌资本的强烈意志。

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团收购摩拜后,尽管强调胡玮炜、王晓峰、夏一平将留任,但按照行业惯例,他们出局、淡出一线只是时间问题,而王晓峰、夏一平与胡玮炜不同调,预示着前二者或将更早出局。果不其然,不到1个月,王晓峰便卸任摩拜CEO,转由赞同美团收购摩拜的胡玮炜接任。

091306536644_副本.png

2018年春节前,胡玮炜接受吴晓波《十年二十人》采访时称,“没有一家真正成功的企业最后成功的原因,完完全全只是因为资本。

所以,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这句话,仿佛是一个暗示。


2018年12月,当阶段性任务完成后,胡玮炜卸下摩拜CEO一职,而她的离场,也标志着摩拜创始团队已悉数退出,摩拜全面进入到美团时代,将加速与美团的融合。尽管此后摩拜品牌不保令人遗憾,但在意料之中,毕竟其卖身后失去自主性,何去何从完全由美团“爸爸”说了算。

多年以后,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大明湖畔的摩拜?这点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胡玮炜、王晓峰、夏一平肯定会记得,那段创业经历记录了他们的青春热血,承载了他们让自行车回归城市的初心。不过,从创业角度来看,可悲的是从此与他们无关。(从套现角度来看他们绝对是人生赢家)

三巨头抢食共享单车市场

随着摩拜停止服务,初代共享单车两强争霸的故事落下帷幕。接下来,共享单车的舞台将交给青桔单车、哈啰出行、美团单车。

 

从2018年开始,共享单车市场便进入沉默期。但在青桔单车、哈啰出行、美团单车三家的推动下,共享单车在2020年再度热闹起来。

 

融资战,最先打破了共享单车领域沉寂。在2020年4月,滴滴出行旗下共享单车平台青桔单车先后完成了两轮融资,其规模超10亿美金。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青桔单车披露融资消息后不久,哈啰出行CEO杨磊表示,2018年,整个公司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且2019年底公司完成了一笔融资。并强调,当下是创业以来,公司现金流储备最充足的时候。

 

资本的加码,再次掀起了共享单车巨头间的战争。从今年年初开始,美团、青桔、哈啰三家便开始瞄准了共享电动车板块。

 

对出行板块图谋已久的王兴最先出手。1月份的时候,美团摩拜助力车在全国开始招募渠道经理;3月份,美团便开始大规模铺设渠道,4月份美团已经开始大规模投车了。

 

随后,滴滴便宣布“0188”计划,目标之一是3年实现全球每天1亿单,其中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一起构成的两轮业务被视为重要的支撑点。

 

而且,美团与滴滴出手稳准狠,直接进入下沉市场。即便哈啰出行在下沉市场颇具优势,也受到相应的冲击。在第二季度结束的时候,哈啰市场份额大幅缩减。

 

为了抢先抢占市场,美团、哈啰和滴滴等行业巨头再次燃起了补贴的战火。5月,美团、青桔、哈啰等共享单车企业,推出早晚高峰时段免费骑行激励措施,用户可享受每单半小时内免费骑行的优惠。

 

经历过洗牌后,共享单车领域的小玩家早已所剩无几,下半场的故事将是巨头布局生态的故事。

 

滴滴在网约车领域占据霸主地位,青桔单车则可以弥补网约车未能覆盖的场景;在美团的本地生活生态中,“出行”是不可或缺的模块,承担着美团打通吃喝玩乐各个场景的美好愿景;对于哈啰出行背后的阿里来说,出行业务也是阿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版图,不容有失。

 

几经波折后,摩拜和ofo已经成为历史,疯狂烧钱抢市场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如今,阿里、滴滴和美团的生态早已形成。如何正确打开共享单车线下强流量入口,才是互联网巨头们需要思考的事情。


共享单车如何发展?



曾经的巨头落幕,于是就有人问了,共享单车最后会怎么样?从现在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共享单车很难以单一的业务存在,它必须依托于现有的网约车、线下生活服务平台,并借助于大平台生态链来不断完善自我,并进一步为用户提供业务补充。所以,共享单车更多的是承担一个辅助角色,就比如以前的阿里是把ofo当作一个支付入口来看待一样。

 
而造成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就是共享单车的市场前景并不足以说服资本,因此在后来的市场盈利预期中并没有能呈现出一个大平台的气象,才导致它们不断出局却没有资本愿意接盘。说白了,就是资本认为它们不挣钱罢了。
 
如今的共享单车都掌握在大平台的手中,而对于他们来说,共享单车业务已经没有此前那么火爆,他们更希望的是其能作为一个流量入口,展现一定的业务链接功能。即便是在其在绿色出行等方面有很好的噱头,如果不能为平台带来利益,那么将没有任何价值。


共享单车的盈利困局


共享单车项目如果单纯地以细分市场做下去的话,快速实现盈利并不成问题。但是在资本入局之后,为了抢占市场,各个平台之间大打价格战,用烧钱的方式来拿市场,最后却是落得个多败俱伤。资本是逐利的,当你不能为它带来任何利益的时候,它会毫不犹豫地把你抛弃掉。在互联网市场中,资本既扮演着救世主,也是一个无情的刽子手。

 
共享单车的单次骑行价格在1元左右,这就决定了其可盈利的空间太低了,只能通过大量提升市场占有率来提升其未来的估值,而大多数的共享单车平台又走得太快了,它们还没有等到盈利的时候,就已经倒下了。乃至于使得整个共享单车市场都陷入了异常艰难的境地,所以共享单车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其很难做成大平台。
 
笔者认为如今的共享单车市场几乎没有独立的平台存在了,大多数的共享单车也是作为大平台附属功能业务的形式而存在。它们将作为巨头平台之间相互竞争的一个手段,继续在行业市场内发挥余热。但共享单车的时代,已经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