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 我这一代人的读书史

来源:胡润百富
作者: 陈希龄
发布时间:2017-06-22

任志强左手托着一套刚刚收到的《鲁迅全集》走在前面,健步如飞地带我们去位于华远地产楼下的图书室看看。那间图书室三面墙全是书柜,摆满了至少两、三千册的他的部分个人藏书,华远员工可以随便借阅。阅读丰富人生,他好读书,阅读量之大,在中国企业家圈内尤其出名,很多人愿意千里迢迢来听他与他的一帮朋友们讲如何读书。

尺寸修改任志强03.jpg


从无书可读到天天钻书里


作为中国企业家圈里最会读书、也最能读书的人之一,任志强这一辈人的读书经历非常特殊,几乎与中国的时代发展脉搏完全契合:从盲从、疑惑到探索。


任志强回忆说,当他们这代人需要努力学习时,却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基本无书可读,此时恰恰处于一个人的求知期。“发生的很多事情可能都不懂,一开始就是盲从,后来是怀疑,特别需要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去填补空白,渴望读书。”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当兵时能看的只有“马列六本书”,当时团里有谁拿到一本好书,就在十几个士兵之间互相传阅,要看得人太多,分配给每个人的时间又少,连到点熄灯后都偷偷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以至于传到最后书都变得破旧不堪。


直到1973年中国出现“内部书店”开始,同样爱读书的任志强父亲趁此机会花费积蓄,为家里填满了一度短缺的书籍,任志强兄妹们有幸跟着父亲读了很多书,也“翻了翻”一般人不会读的《清史稿》等历史书,当作字典一样用。“可能就是那段时期对书的饥渴,造成了后来对书不拒绝、不惧怕,老觉得要去看。”任志强认为,这对他后来的成长非常重要。


也正是1973年后的十年期间,任志强他们“疯狂地读了很多书”,把只要是冠上“世界名著”的作品,包括印度、苏联的,都看了个遍,其中,特别喜欢看苏联第三代、第四代作家的作品,如《州委书记》、《人与兽》、《带星星的火车票》等。因为这些作家开始提出一些问题,而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面临这些问题,所以任志强他们很愿意看,看完后,在迷茫的过程中开始思索。


尺寸修改任志强105.jpg


阅读并学致以用


等到可以成套地看金庸、古龙的武侠书时,任志强已经在华远地产任职,他非常推崇武侠书中杀富济贫、主持正义的精神,尤其是主持正义事关良心、意志,因此被朋友们调侃为“有情有义”。“所有的武侠书都会坚持‘不可为而为’,把武术招数从心中抹掉,变成无招而有招,无招胜有招,这和企业管理以及我们在整个社会中混是有道理的。”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任志强这一代企业家对时代的关注点,也从政治转向经济,阅读兴趣也逐渐向经济、企业管理类等拓展。作为初期的企业管理者,任志强说那时候他们基本是“拿到什么学什么,用到什么学什么”,他自己亦是1984年学会计、财务,1990年学金融、证券,上市以后开始学发债。


当时任志强的兄长常驻日本,经常带一些日本管理学书籍送他,揣着这些“舶来品”,他经历了中国经济、企业改革的过程。彼时中国完全没有管理学理论之说,任志强他们也只能“组合”国外不同的管理经验,为己所用。“像20世纪初的‘泰罗制’,中国直到20年前才开始学习,太落后了。现在新科技来了,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改变,管理也要变,还好我已经不再做管理了,和我没多大关系。”想到当时为了经营企业,一直不间断地“狂补”相关书籍直到退休,任志强开心得大笑了起来,“但还是要读一些宏观经济的书籍。”


平均一天读6万字都打不住


任志强说,收到的最好礼物就是书,书是朋友,更是指路灯。因为经历了从无书可读到可以博览群书的激变,他在20多年前就给自己定了阅读指标:平均每天阅读量不少于6万字。实际上,6万字可能还打不住,他一年大概读完的书就至少有两、三百本书。


这种阅读效率,建立在常年累积起来的庞大阅读量与习惯之上。“书看得越少,读得会越累;看得越多,反而越快。”他曾经只花了不到2天时间,看完了《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这本书从俄国文学家的作品中倒过来反推历史的发展。因为他熟悉这段历史,也完整地读过俄国文学作品,阅读速度就很快。但他的一个朋友却用了9天才读完,原因是阅读过程中要不时停下来查看资料,才能继续读下去。


繁忙的企业家生活,几乎无法影响任志强的阅读计划,在每本书重要内容的书页边缘,都被他折了一个个小三角形,方便翻一遍后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对他而言,每晚睡前的读书必不可少,差旅途中更是最佳阅读时间。如果不能每次都选到最适合的书,他就先翻一翻,发现值得读的就继续读下去;有些书籍如逻辑学与经济学类的当作字典用,了解大致内容后等到需要时再看;如果同一本书看累了,想不通,就放下,先看其他的书本转换思维。


尺寸修改任志强306.jpg


用读书唤起独立思考


这位老牌“书虫”也一直认为,一个人如果是成系统地看某一领域或某一作者的书,书友间讨论时就能站在同一个“语境”上,而有的企业家看书很“偏”,走“斜路”,跟着一本书再读另外一本书,虽然方法不一样,但有时可以从双方共同推荐的书中找到共鸣,所以他一直鼓励“大家要多看书。”他与企业家朋友之间就有多个读书群,平时互相荐书、交流,他自己也经常在微博上推荐书籍。


20117月,他还与好友王巍(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秘书长)等多位企业家、学者,一起成立了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以一个公益书友会团队,定期举办读书会、沙龙、书友见面会等公益性活动,为大众提供一个与精英群体同场论书的平台。截至201510月中旬,累计60万余人参与了活动,马蔚华、柳传志、马云、李彦宏、张维迎等超级大腕,都曾经在现场以书会友,分享阅读人生。


不论是活动上推荐的书,还是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任志强他们希望,书院能以此引导大众的读书方式,以不同的声音传导不同的思想,教会大家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觉得,这或许与他们这一辈人的时代经历相关,曾经信奉的都被“打倒”,只能通过读书来进行探索。


现在,从企业退休后的任志强,在阅读上开始更关注社会进步和公益类。“读书对我们来讲就是变成吃饭一样,要不断补充营养。像我们天天跟媒体在一起,跟企业家参加各种会议,人家要你说一说,你就要说得出东西。要每天都看书看新闻,不然没得说。知识在不断地爆炸式增长,只有不停地补充营养,才不会被时代遗弃。


对话任志强


《胡润百富》:最近主要阅读哪个类别的书?


任志强:这个可能每个阶段需求还不一样。比如我在做管理企业的时候,读管理的书比较多。现在这个阶段,可能关注社会类、经济类、历史类、高科技互联网类等四类书籍比较多,比如高科技类的,你要不读,你就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经济类也读一些,比如我刚才在看的《大繁荣》,这个作者也到我们读书会做过讲座,做了一些讨论。历史类的话,过去可能看中国史比较多,后来看欧洲史、美国史之类的历史。

 

《胡润百富》:这是不是说企业家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不同领域,要有针对性地读不同的书?


任志强:我是这样过来的,因为我们那时代能读到的书是在不同时段出现的,有这么一个存在过程。现在不一样了,五花八门的书都有,特别多。要是为了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去有针对性地读一些书是必要的,这个根据从事的不同行业、不同管理要求,来把你缺少的部分补足,就像缺钙要补钙。但更多的还是要不断地开拓思路,我个人觉得读书是给大家一个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要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书的时候就是灌输性。

 

《胡润百富》:那您认为什么样的读书方式比较好?


任志强:首先在某一个阶段,可能需要专项地去读一些书,但目前我们这些人已经退下来了,不需要再去读专项的,而是需要更广泛地去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比如说如果不了解历史的话,很多别人说得东西就不懂,就没法去判断。第二个就是要有方法论,比如我们很多人都反对读励志书,不希望用励志书来激励年轻人,而是希望他们看历史人物的成长过程的书,学会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第三个就是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创新,像互联网的大数据,尤其我们跟年轻人之间有代差,我们30岁时可能没见过计算器,还在打算盘,现在年轻人可能3岁时就在用iPad了,这个代差没办法消除,只能跟着不断用新的东西来补充,但在方法论上我们可能比他们好。

 

《胡润百富》:在读书阅历上有最钦佩的人吗?为什么?


任志强:有很多。比如我们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衣锡群,估计他读的书一年得超过500多本吧,阅读量巨大,而且他在香港台湾之间来回跑,可以直接去这些地方的书店采购图书。我们是通过别人才能拿到境外的书,像很多台湾出版的书都是台湾朋友带来的,最新带的有《1949礼赞》,这本书对1949年的政权变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没有这些关系,在境内是拿不到的。衣锡群也不断给我们推荐书,他读过,而且还能说出个所以然,为什么好,为什么读这本书,都是有道理的。这样的人你接触多了,绝对会进步。还有王强,新东方创始人之一,他是当古董一样地去收藏书。像我们一般出差是抱着一本书看,他是好几本。

 

《胡润百富》:王国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读书三种境界”论,觉得自己现在处于哪种境界?


任志强:我们实际上早就过了这些阶段。受成长时代的影响,一开始是泛读书,在改革开放初期,恨不得把所有18世纪的书都读完,只要是书都读,一买就买很多,恨不得一套书从头都看完。当时称得上是名著的书,不分左右,基本都看了,天天钻在书里头读。我印象中当时家里书多得书柜都搁不下,连装衣服的大木箱子都装了两大箱。到第二个阶段就是专项地读,特别是进入管理阶段后,什么都不懂,就读一大堆经济、管理的书。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基本是看什么书都倒着看。对年轻人来说读书可能刚开始,对我们来说可能已经超越了。

 

任志强推荐书单


  • 《世界秩序》作者:基辛格

  • 20世纪的教训》作者:卡尔·波普尔

  • 《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作者: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 《重读哈耶克》作者:韦森

  • 《经济学与伦理学》作者:韦森

  • 《新金融新生态》作者:霍学文

  • 《知识与权力》作者:吉尔德

  • 《民主新论》(上、下)作者:乔万尼·萨托利

  • 《企业家》作者:张维迎

  •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作者:资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