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不仅仅是把调色盘中的墨色倾于纸上,还是一种视觉的表达方式。新西兰的海洋深蓝和旷古洪荒的色彩,让曹俊的艺术体验与表达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在他移居美国后,更产生了新的突破。
曹俊
1966 年生于中国江苏省泰州姜堰,现居美国纽约,
曾在新西兰生活十年。现任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共同
主席、中国画学会(纽约)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
教授。
成就
2014 年 作品《寻梦空间》随中国嫦娥5T1 号“登月”
2015 年 被美国常春藤大学列入研究课题,纳入教材
2016 年 作为全美唯一华裔艺术家被邀请参加
纽约军械库94 号码头纽约艺术展
2017 年 奥地利艺术年展
2017 年 获全球华人影响力人物卓越艺术成就奖
2018年 《 大自然的赞美诗—曹俊艺术展》,
美国波士顿McMullen 博物馆
东方情结:大自然的赞美
《诗句成风》78x108cm
曹俊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华人艺术家,他从水乡而来,十五年的泰山生涯,品味着中华文化的根基;学院完整的艺术训练,让他有了追寻艺术的实力;新西兰与美国的艺术实践,成就了一个艺术传奇。之所以说他传奇是因为在美国一流的学院内,居然有一个研究课题为“艺术家曹俊的现象”的研究课题组。
此外,2018 年2月3日开幕,6月3日才将结束的“曹俊:大自然的赞美诗”学术研究展亦在波士顿学院McMullen 博物馆举办,展览占据了整栋博物馆。这类由博物馆与专家组主办,从作品保险、出研究文献到陈列展览完全不需要艺术家承担任何费用的展览在美国并不多见,而以在世艺术家的身份被列为研究对象的更属首次。展览策展人,80岁高龄的著名哲学家、美学家Sallis 教授这样说:“曹俊是一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适度融合的华人艺术家,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并以这份情来感染世界。”
《流金岁月》120x60cm
综观曹俊的艺术线索,我们发现其绘画艺术有着鲜明的阶段性风格,所有的视觉、思索和表达最初来源于对中国书法的研习,而书法的根基又是从泰山岱庙留存的碑刻、石雕中而来。中华美学遗留给了曹俊最坚实的艺术养分,这也是让他能够行走更远的精神力量,我们似乎可以从他的描绘中找到属于中华文化的书写本源,从本源出发,我们又能找到曹俊艺术当代的思索,上下求索、左右突围,最终实现自己绘画语言的表达,进而在视觉上给观者以影响,也许这就是美国学术界将其列为研究课题的缘由。
就曹俊先生的艺术而言,通过笔墨进而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境,这个意境可以说是对生命意义的关注,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不仅仅是把调色盘中的墨与色漫无目的地倾于纸上,更是将墨色转化成一种视觉表达方式,从这一点上向外拓展,艺术家吸收了新西兰大海般的深蓝和旷古洪荒中的暗红。
西方观念:小细节的营构
《锦簇清池》68x68cm
荷花是曹俊先生经常涉猎的题材,荷花本来就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通常命题,千百年来以相同的材料、相似的构图,甚至相同的思维模式不断地被演绎,要另辟蹊径好像很难。在题为《诗句成风》的作品中,大面积的金色呈现的是东方审美情趣,金色也是东方对于奢华的理解,在整个画面中,传统的留白被完全舍弃,红色荷花以平面构成的方式被安排在视觉的中心部位。对于莲绿和荷红的处理,艺术家有意做了色彩上的重塑,使其更加和谐,大面积的荷叶被简单地描述成笔墨印痕,几根单线有节奏地斜插在视觉的中央,这样不仅起到了平衡构图的作用,更是让整个画面视觉充满了张力。
作品中难得的是艺术家在画面右下方出人意料地放置了几笔紫色,这几笔紫色占据的视觉并不大,但却起到了增添层次、丰富节奏的作用。紫色,一般不会被用到中国传统的写意中,曹俊先生以自己特立独行的方法将紫色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此,使其成为作品的亮点。
《万水归堂》油画 120x180cm
工科与采矿专业的经历,让曹俊对自己制作颜料显得驾轻就熟,这是一个让曹俊视觉与众不同的关键。曹俊绘画往往喜欢采用金色,众所周知金色于绘画上有很强的挑战性,而曹俊在视觉上运用了金、红、黑、绿、紫,如果不是因为特殊的材料将彼此充分协调,很难想象整个视觉最后呈现的协调性,不受约束地利用颜色,让它自然地发散流淌,曹俊说:“我在画布上的图像是我给大自然的赞美诗”。
《万水归堂》102x1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