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为一次团购卖车的活动,拼多多和特斯拉两家企业发生了摩擦,而且火药味越来越浓。今年7月,某新车电商平台与拼多多发起国产Model3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车型的“万人拼团活动”,售价低至25.18万,对比特斯拉官网上的售价,便宜了近4万元。但当消费者拼团成功准备提车时却发现,特斯拉拒绝交付。特斯拉声称,这一活动不符合特斯拉的交付政策,两家企业为此各执一词。
特斯拉被“碰瓷”了
事件发生后,特斯拉通过官方渠道发声称:未与该新车电商平台或拼多多就此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也未与该商户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此平台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本司生产车辆。如消费者因上述团购活动产生任何争议或权益受损,特斯拉方面不承担任何责任。
拼多多急于挺近五环市场
“碰瓷”特斯拉发起促销活动,而且在对方已表态“未合作、未委托、不负责”的情况下依然强行推动活动落地,拼多多何以有此底气,其实也是因为之前操作过类似的案例。
去年10月,拼多多在多个平台投放广告,称高端化妆品牌“海蓝之谜”正式入驻拼多多,为自家的“百亿补贴”活动造势。
但随后不久,拼多多就遭到了官方打脸,海蓝之谜在其许久不更新的公众号上突然推送了一条“公司授权通知”,其中列举了海蓝之谜在大陆的品牌授权销售渠道,其中并未包含拼多多。
而在和车企的合作上,拼多多也曾有过被其他汽车品牌“打脸”的经历,今年5月拼多多上线“5.5折,秒新车”活动,其中包含凯迪拉克XT5车型,随后凯迪拉克市场营销部部长冯旦在其朋友圈发文称:“翻新车,假货。请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注意打假。”
不过相比较如今的强硬的特斯拉,拼多多此前与凯迪拉克产生的摩擦倒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凯迪拉克在之后发表声明解释道,该活动是由凯迪拉克的经销商参与,拼多多给予补贴,算是给双方都找了一个体面的理由。
不过有意思的是,无论是高端化妆品牌海蓝之谜,还是豪华汽车品牌凯迪拉克,以及这次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特斯拉,他们的消费群体都和传统印象中拼多多的客群并不是同一类人。
拼多多费尽心思的想与这些品牌产生联系,也在折射拼多多在用户增长上的另一种焦虑,俘获完三四线城市消费人群,拼多多的下一步,还是要挺近五环内的市场。
如何向五环内要增量?拼多多祭出了一套非常有效的策略,那就是推出“百亿补贴”活动,通过官方承诺的正品保证,以低价的大牌商品作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起新的用户认知。
iPhone系列手机应该是拼多多“百亿补贴”活动诞生的第一个爆品,可能也是很多新用户在拼多多上买的第一款产品,因为它实在太便宜了,在绝对的低价和正品保障面前,一切不向生活低头的豪言壮语都逃不过真香定律。
而这次掀起风波的特价特斯拉,实际上也是拼多多“百亿补贴”策略催生的产物,借助这些高客单价的商品,拼多多不仅在完成品牌升级以及全品类扩张,也在不断加深对五环内消费者的影响力。
实际上过去拼多多刚开始卖iPhone,也并非是与苹果官方合作,同样都是与经销商渠道拿补贴价先卖了再说,用这套方式,拼多多还“借势”过不少行业大品牌。
但是这次磕上了寸步不让的特斯拉,拼多多显然是碰上了颗硬钉子。
特斯拉直销模式被钻了空子、
从拼多多和新车电商平台设计的整套补贴购车流程来看,其并未直接购买并销售特斯拉车型,与传统的经销模式不同,他们根本就没有买下相关车辆,而是由消费者下单自行购买的。
不少分析称,特斯拉在法律层面无法阻止五位用户以个人名义买车并交付,也无法阻止拼多多和该新车电商品台向五位消费者转账共计约10万元的补贴:消费者自行下单、自行转账,拼多多和该电商平台再进行补贴就可以了——除非双方不同意此方案,与消费者解约,不再提供10万元补贴。
特斯拉方面并无强烈的底气认定涉及到的订单是转卖。在交付专员与消费者的沟通中,其所用的字眼是“怀疑”此订单为拼多多或其他商家以消费者的名义下单,也就是说,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实际下单人是拼多多或其他商家,因此也不能证明是转卖。
实际上,所谓“代下单”或者下单者与付款者非同一人的情况很常见。有熟悉特斯拉销售流程的人士表示,父母出钱给子女买车,在法律上属于私人赠予,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卖的,但是拼多多和宜买车当时大张旗鼓地宣传和销售,实质构成了转卖,相当于破坏了特斯拉原有的直营模式和定价权,因此才拒绝交付。
显然,特斯拉的直营模式被钻了空子。尽管表面上看,消费者仍是在官方渠道购车,但实际上第三方平台是重要的渠道方。有分析称,尽管此次活动只有5辆特价车,但若做成功,有可能会导致更多潜在消费者不直接购车,而是等待参与下一轮类似活动,这无疑会对特斯拉造成深远影响。
另一层面,即便活动没有做成功,特斯拉也实实在在地被蹭了一波流量。早有分析称,拼多多和平台商家的目的并不在于卖车,而是其利用补贴进一步获取流量和实现平台升级,在这次团购活动中,补贴并不算多,但与特斯拉品牌捆绑后,却实打实吸引了用户的关注和眼球。
专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