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心里的灵感多到画都画不完。”
——黄建南
黄建南
《2021 胡润艺术榜》第19位
2021年4月7日史上首位华人艺术家获英国皇家学会荣誉会员
站在黄建南画作前的感受,用艺术家冯法祀先生“远看惊心动魄、近看奥妙无穷”的这句话来形容最妥当不过。你不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难将其归属某一流派作,因其独特的画风完全自成一派。这次采访我们来到了他北京的画室,了解黄建南“其”人“奇”画。
艺无止境,
秉承初心的淡泊
走进黄建南的工作室,四处堆挂着他的画作,这位70岁的大师热情地给我们讲解每一幅画的意境和故事。黄先生笔名耕夫,人如其名,虽至花甲之年,却依然勤奋,每日笔耕不辍,一有时间便钻进自己的画室潜心创作。“我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喜欢应酬,别人就觉得我好像不懂享受生活,其实我对生活要求很简单,只要能画画就很享受了。”先生的绘画创作基本都是在凌晨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他说这样才能完全静下来,整理思绪,激发灵感,第二天十点又起来画。为了专心创作,甚至妻儿见面都要预约,如果要到各个地方去参加活动,也会随身携带画笔。
他的旺盛精力,善于学习新事物的精神尤为让人印象深刻,画完作品他会自己拍摄,用图片软件进行处理,他的官方网站也是自己更新、管理。在别人这个年纪画风都趋于保守,鲜有变化,而他直到现在还在研究新技法:”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画画也是一样的,画得多想得多了就有新东西出来了。”
熟知黄建南的人都说他一辈子干三辈子的活。做过厨具,开过艺术玻璃店,经营装修设计施工公司工厂,但所有做的事都与他的艺术创作有关。提及往事以及做生意和创作的心得体会时他说:“搞艺术也要吃饭,要保持一个平常心,技术更要追求精湛,我一辈子都在尝试和学习,创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其挥洒自如的工夫,其实就是源于勤奋,出自平凡。
高原出奇峰,
用西方技法绘东方神韵
中国书画历史上凡是能留名千古的艺术大师,无一不是为传统书画艺术开了新路。当下文化艺术领域有“高原”,缺“奇峰”。艺术高度的构建,首先需要当代艺术家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文化创造力,人格内涵和情怀胸襟,从而创高制奇,开中国绘画一股新风。
黄建南非科班出身,这却使他不受传统艺术理念框架的束缚,敢于跳出学术派别传统的条条框框,勇于探索当代艺术新的表现形式,把国画的意境气韵和构图笔法融入到油画的创作中,独辟蹊经创造了“山水油画”,用西方绘画语言传达中国山水的思想与内涵,中外统一,洋为中用,在创新面前他尊重传统,在传统面前又不守旧,使其作品呈现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概而言之,东方和西方、传统和创新、写实和写意,他将绘画艺术中相融合的“度”把握的恰当好处,把握这个“度”说来容易,实现却很难,它是考验画家艺术水平的标杆。
一代宗师吴冠中对其作品评价极高:“黄建南的油画很特别,用色既大胆丰富,对光线的把握微妙,画面洋溢着浓重的自然气息和对生命的热。最大的特点是把油画给中国化了,但又没有丢失色彩,是一个有新思想的画家。”
“黄家彩墨”妙在赋色,把色彩运用到了极致,上色大胆浓烈见长,融合叠加自由流畅,甚至一幅作品多达270种颜色,给人观感或璀璨壮丽,或安宁恬静,或浪漫诗意。在绘画题材上,从家乡到高原、从大地到星际,绚丽多姿绘河山。超凡的想象力加入特有的手法,有限的画面上呈现出无限视觉冲击力,呈现的奇幻色彩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英国著名收藏家布赖这样评价道:“黄建南的神奇在于不是以僵硬烦乱的现实画面出现,而是像科学家幻想宇宙地球及自然的未来,与其说是艺术的创新,应称为艺术的发明更适合,他打破传统写实手法,给已枯竭的传统艺术增加了新的养分”。
艺术的苦与乐,
物我交融之境
这样深厚的艺术造诣,与黄建南的经历有不可分割的关系。1952年黄建南生于广东,自小就喜好绘画,没有上过美院,一直凭着天赋和自学画画。为谋生计,他早年做过木工,搞过木工雕琢,画过玻璃画,街头为人画头像,想尽方法自学画画。1972年开始只身一人闯荡大江南北,到过黑龙江、北京、湖南等10多个省市,行程三四万公里,整整耗时九年。走村过巷体验生活,累积素材,以作画为生,背后饱含的是无数的艰辛,甚至经历过九死一生。
这一段如同苦行僧般的游历学艺生涯,让他的绘画技术日益熟稔,把自身融于大自然,体会人情,了解物态,如一尾游弋于艺术之湖中的鱼儿,吸取新鲜的艺术营养,让这些山山水水洗礼,冲击自己的艺术灵感,最后沉淀凝炼成笔下色彩斑斓的色彩和瑰丽空灵的意象,无限风光无不信手拈来,欣然入画。
在黄建南的系列作品中,有些物象是不存在的,那是他遍游山川之后,印在心里的景象。这种“景象”通过这些年的内在发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笔一画尽禅意,他的作品不是文人借山水以孤傲,是“风筝不断线”立于生活,是对自然的感悟、对人文的关爱、对社会的满腔热忱。
《冬去春来》(国画)69×70 cm
光明的传播者
市场潜力不可限量
因其高深的艺术造诣,黄建南被西方誉为“东方莫奈”、“中国卢梭”。早在1981年,黄健南参加西德世界艺术博览会时,其经过改良后中国化的油画便惊艳全场,敲开了西方艺术市场的大门,深得收藏家的青睐。而后2006年,在新西兰及澳大利亚举办了个人画展。2008年,先后参加了日本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东京展以及阿联酋展,并拿下两大金奖。
2011年黄建南创作的国画《旋律》初本,在法国卢浮宫荣获国际银奖,被法国卢浮宫馆藏,到2013年,再度在卢浮宫举办了个人画展,此举更是将国粹推到国际的新高度,成为中国近代百年以来中国唯一一位作品被卢浮宫收藏的艺术家,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米歇尔·金看过画展后说“改变了对中国画五十多年来的看法”。2017年他与法国历史悠久的ROSSINI拍卖行、世界知名大型拍卖行AGUTTES签约,上拍作品不仅成交率高,而且成交价高达上百万美元。随着国画和油画作品的多次拍卖成功,标志着黄建南作品正式进入欧美主流拍卖市场,同时也是目前中国极少数能成功进入欧洲主流拍卖市场的艺术家,在欧美艺术权威网站Artprice的“全球当代艺术家500强”中,黄建南排名第21位。
《一带一路- 锦绣前程》(油画)48×48 cm
今年初,还被国际知名比弗利艺术基金聘请为高级顾问,被推荐成为第一位“蓝筹股”艺术家(即全球顶级艺术家),被英国皇家学会成立127年以来授予荣誉会员称号的第一位华人,成为“比佛利艺术”为数不多上榜的中国艺术家之一(目前全球不到10位)。黄建南担任着国与国之间文化的传递,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为“奥运喝彩”组委会海外艺术总顾问、法国国立艺术家委员会会员、世界低碳城市联盟艺术顾问、法国吉尼市金质勋章荣誉市民、全球公益联盟金质勋章获得者……仿佛是通往西域的张骞,驼铃阵阵黄沙飒飒,一幅幅具有浓烈色彩的中国独特山水的画作被他带到国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碰撞和融合。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胡润百富》:今年初您成为比弗利艺术节第一位“蓝筹股艺术家”,聊聊您对获此殊荣的感受。
黄建南: 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 。6年前我在法国办展时,曾和法国艺术委员会主席雷米说过,我始终都未间断过基于民族文化的艺术实践与探索,我对中国的国画和文化有信心。欧洲艺术复兴历史也就五百年,我们中国的艺术发展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盛唐时期是鼎盛,更早在隋代汉代、战国就已起源,我们古人的雕塑栩栩如生,不会比欧洲的雕塑差,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距今已有1千多年,但颜料的色彩至今还很鲜艳。如果我们自己都没信心,中华民族的艺术怎么能在世界有话语权?后来雷米和几位国外的画家组团来我画室住了一个星期,想和我学习画陶瓷、国画和油画,他们每个人擅长的都很单一,要么是人物要么是风景,要融会贯通根本学不了。
《胡润百富》:别人从国外学成归来,总想把中国画改成油画,您却把西方的油画进行了中国化,是什么契机让您想到这条“反其道而行之”的路子?
黄建南:艺术的灵魂是创造、是个性。如果把自己依附在某个大师或流派,那他的作品永远都是一种艺术的重复。油画艺术应当博采众长,中西艺术语言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这样才能在艺术的长河中有属于自己涌起的浪花。
《胡润百富》:作为艺术品的生产者,市场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请您阐述一下艺术家与市场的关系。
黄建南:我一直是关注于艺术创作本身,静下心来搞创作。把创作好作品作为立身之本,精益求精,市场问题顺其自然。市场有时就像一个魔术师,它能把一个艺术家包装成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市场又使其平庸化、庸俗化,并使他们逐渐失去艺术创新的能力。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不等于市场价值,这就决定了艺术品需要市场化,但是前提是艺术作品本身要过关。
《胡润百富》:能与我们分享一下40多年来,是如何一直保有这种创作激情和灵感的?
黄建南:我喜欢探秘,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多年游历国内外,像中国新疆、西藏、青海,国外比如法国,波兰、芬兰的地质人文、独特自然景观都极具冲击力。也正是因为喜欢各种充满神秘感的事物,所以浩瀚的宇宙天体时常会出现在我的画面之中。另外,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走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9年间我徒步走过中国十几个省,天天换一张床睡觉,吃百家饭,接触的人数不胜数。可能很多画家加起来的人生经历都没有我一个人的多,不断地写生、创作、积累、探索,在我心里的灵感多到画都画不完。
《胡润百富》:对于年轻艺术家和还在学习艺术的年轻人们,如何面对当下浮躁的社会氛围进行潜心创作,您有何建议和寄语?
黄建南:搞艺术的人大都很清苦,要画好爱情、家庭可能都要做些牺牲,所以我去大学讲课的时候就给那些艺术专业的学生泼冷水,说没有决心和毅力,干脆就别选(画画)这条路,讲完好几个学生退学了。娴熟超群的艺术技巧和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必须长期下苦功夫练习和坚持不懈的探索。作为有抱负的艺术家,都要自觉、持之以恒地在创作技巧方面苦下功夫。
《胡润百富》:近些年您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关注教育事业与公益活动,您如何看待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黄建南:艺术家也社会的一员,慈善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施舍行为,还能给人极大的正能量和影响力。我们因慈善而优秀,而不是因优秀而慈善。作为个体艺术家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这里还是呼吁政府、企业等多组织大型的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