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万科教育集团总经理许青川:家长如何判断一所双语学校的好坏?

来源:胡润百富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25

很多家长对最近几年非常热的“双语学校”其实并不是很了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问过不少说想把孩子送到双语学校去的家长一个问题“你对双语学校的印象”,然后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是“双语学校就是学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孩子的英文会比普通学校的学生好一点……”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双语学校是什么?”“双语教育是什么?”“小孩子同时学习中英文会有可能两门语言都学不好吗?”“怎么看待新双语学校越开越多的这个现象?”“怎么判断一所双语学校的好坏?”“我怎么知道孩子适不适合读双语学校?”带着这么多的问题,我们采访了上海万科教育集团总经理、万科双语学校董事长许青川女士。


 1_副本.jpg

孩子们进入万科双语学校参观

 

Q:上海近几年开了非常多的双语学校,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确实,这两年双语学校的开设还是挺多的。据我所知,差不多每一年都会新增3到4所双语学校。我们现在有一所民办学校是复旦万科实验学校,今年9月1日,我们会新开一所双语学校,叫万科双语学校。

 

讲到双语学校,很多人会很好奇它究竟与其他学校有什么不同,因为在这之前大家听得比较多的是民办类的,像“实验学校”,或者是某某“国际学校”等等。双语这个概念,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从家长的角度看,西方的教育还是有一些自身优点的,比如说它的思辨性、在塑造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给予更多的空间等;同样,中国的传统教育在很多人看来,也有很棒的地方,比如说思维数学、浸润式的中文环境等。家长们往往希望两者都要,实现中西合璧、中西兼容的教育模式。这就给我们现在的教育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创造出这样一个面向中国孩子的双语教育模式,既能让孩子所学的知识完全符合教委的要求(因为我们目前还有义务教育,所以希望课程够覆盖整个教委所提到的二级课改),同时又能兼顾国际化的教育视野。有没有这样的学校?在这样的背景下,万科在做我们第二所民办学校的时候就选择了双语学校。

 

那么再谈到双语学校,我自己也做了一些归纳和总结,包括我们也去做了一些查阅。首先,双语的概念是什么?在我们学校的教学目标里,双语是双母语。我们本身就实行小班化制、双班主任制。我们推崇的理念是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不把英语作为一个学科来学,而是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英语。另外,目前双语教学还只是一个开端,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双语学校在上海并不多,基本上都是有所偏向的,要么偏西化,要么偏中化。但我们是希望能够实现比较纯粹的双母语环境,这也是一种尝试,而且这种尝试现在只能说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方向,这条路还是很漫长的,还需大家逐步地认识、了解,这是我们碰到的双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再有,往往大家都有一个习惯性的思维,认为你一旦学了第二语言后,势必会冲淡对第一语言的专注力。但事实上,在美国,尤其在纽约,双语教育已经全面开始落实了,他们鼓励所有本土学校开设第二语言的教育,比如说西班牙语等。因为说双语对孩子有很多好处,它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在执行力方面变强,另外孩子不断地要在两门语言当中做自主切换,他们对文化的包容性和适应性都会变得更加强大。所以,我们觉得双语肯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是未来我们要去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领域。

 


Q:新学校意味着它没有毕业生,家长们无法通过考试成绩这个最直观的标准来考量学校,那么作为办学人,您能否告诉家长怎么判断一所学校的好坏?

 

判断一所学校的好坏,我认为首先要看它是否有好的校长和团队,其次它要有一套好的课程和理念,第三,孩子也很重要,拿我们万科双语学校来看的话,我们的门槛很高,我们会对所有的孩子进行面谈,老师会跟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我们认为基本上具备以上三点的学校就注定是一个好学校。

 

那么如何去判定一个学校的好坏?拿我们今年9月1日即将要开放的万科双语学校来举例,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它将会是一所很棒的学校。万科双语学校既是一所新学校同时也是一个老学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很多新学校开出来之后需要过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有毕业生,你才能去判定它的这套教育教学理论是否被验证了。非常幸运的是,我们之前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在复旦万科实验学校里,每个年级都有一个双语班,我们在2006年开设这样的双语班,一直到2015年有了第一届毕业生,一共9年。毕业生的成绩一经公布,惊动了整个民办教育市场。另外,我们目前的整个课程符合上海市教委所规定的教育大纲,符合二级课改的内容,并且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的孩子语文、数学参加闵行区统考,在数学这个科目上尤其出类拔萃。我们学校的孩子每年还参加美国爱荷华州的标准化考试,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业水平比美国本土的孩子还要高出一些。这是对我们学校教育成果很好的肯定。

 

Q:听说您的孩子也在双语学校读书,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家长分享吗?

 

很多人都会问我这个问题,坦率地讲,我觉得之所以当初公司在做转型的时候我会来做教育,确实和我自身的经历有关。当时公司并没有人站出来说愿意做这样的一个新业务,因为面对新业务,刚开始总是比较坎坷的,相对而言也是比较辛苦的。但我当时确实是因为我的孩子刚好处于这样的一个转折期当中,站在家长的角度,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样的一个痛点——就像我刚刚提到的,中国的家长对双语学校的希望是两手都想抓,希望有一个中西兼并的教育体系,这其实就是我当初的痛点。我现在正处在办学过程当中,我深有体会的是,在“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这件事情上没有绝对的对错,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其实就是一个选择,看你的孩子适应什么。另外,我比较坚持的一句话是:以终为始。有的时候,你要想清楚你是希望孩子去国外读大学还是留在国内。如果你对孩子的未来有一个很明确的方向,就是希望他去留学,那么我建议更早地开始准备会更好,他们可以让孩子更早地进入到双语的环境中。反之,如果你希望孩子未来能够考入例如复旦、交大甚至北大、清华这一类的国内名校,那么我认为还是要让孩子在适应中考、高考的体系内学习。

 

其实当初我在做这个选择的时候,我们是先开了一个内部家长会。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对孩子的未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会有一些想法。在为孩子选择未来的方向时,我们很尊重长辈的一些想法,当然我们更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初三时,我们和他一起考虑要不要进双语学校,爸爸妈妈把情况和他分享后,就要看孩子自己愿不愿意做这样的尝试,如果愿意,我们就适度往这个方向上走。孩子现在高一,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觉得这条路很适合我的孩子,因为我孩子的性格、对于世界的看法以及在看问题时所展现的思辨性,都跟原来在传统教育体系时有很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