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球鞋炒到5万元!穿了可以一跃十万八千里?

来源:胡润百富
作者:胡润百富
发布时间:2021-04-08

李宁又一次霸屏热搜,这次是因为“起飞”的球鞋价格。1500的原价,炒到5万块,疯涨30倍!

抢购击鼓传花

 

此次炒鞋风波受到最大影响的当为李宁,李宁实体店人山人海,有店员透露,前来购买的顾客有时会把全部尺码一锅端都买走。严重缺货、断码,但这些门店的客人仍络绎不绝,假期首日李宁店人爆满”更是直接冲上热搜。

 

据悉,市场上不是没货,加价就可以了。到得物、Nice这类APP上看看,作为国内目前10余个“炒鞋”头部平台,都有着参与者数量多、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剧烈现象,货,大都被黄牛屯着而已。

 

央行上海分行曾发出一份名为《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简报提示,“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背后还可能存在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问题。

 

 

一款球鞋涨至48889

 

李宁一款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运动鞋,发售价仅为1499元,现售价高达48889元,涨幅达33倍。

 

打着爱国的幌子炒鞋,坐地起价……网友纷纷指责,随即舆论发酵,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央广评价:打着爱国幌子的“炒鞋热”,必须遏制!

 

打着爱国幌子去炒鞋,谈不上是爱国行为,而是在消费国人的爱国热情。在炒鞋客的扰动下,一些国产球鞋涨价缺货,无底线炒鞋,是在给广大消费者的爱国情怀泼冷水。对于奸商来说,爱国,就是一门生意。

 

炒鞋背后,谁在受益?

 

事件一出,有人指责黄牛、鞋贩子,也有人认为是背后的平台助长了炒鞋之风。事实上,炒鞋产业链的形成,是多方利益达成平衡的结果。

 

某业内人士表示:“在炒鞋产业链上,有品牌商家、消费者、黄牛、平台四个角色,其中球鞋的稀缺性是品牌方制造出来的,他们本可以不限量生产鞋,但可能只生产2000双,在炒鞋过程中,品牌并没有获得更高的收益,他们更多的是对品牌美誉度的需求;消费者的诉求不止要买一双鞋,还要买一双喜欢的、性价比高的、人无我有的鞋。”

 

他还指出,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又出现了想赚差价的黄牛,不过黄牛常以消费者的面貌出现,很难跟消费者区分开,黄牛们通过自己的时间差和资金差来获取商品,哄抬价格;最后一个角色是平台,平台为炒鞋提供渠道,收益模式是广告费和服务费,鞋卖得越贵,平台的收入就越高。

 

一双鞋被循环卖好多次,对平台来说可以收到很多次的分成。如一双鞋原来卖2000元,收10%的费用就是200元,这双鞋卖出去没有人穿,加价1000元变成3000元又卖一次,平台又可以收300元。整个炒鞋过程中,鞋价一次一次上涨,平台的收益也在上涨。平台不会去助推炒鞋,但可能会助长这种现象,如果没有平台,黄牛仅凭自身也很难去炒,利润空间也有限,有了平台,黄牛很难根绝。

 

公开资料显示,得物平台上商品寄卖的手续费是商品定价的7.5%-9.5%。在微博用户反馈中发现,抱怨得物手续费高的人不在少数。下图中的用户寄卖的鞋,定价739元,实际到手641元,中间有银行转账费、质检费、包装费、鉴别费、技术服务费、深度洗护费等,折算下来得物收取的费用达到了13%。

 

球鞋博主@zettaranc也提到,这些球鞋寄售平台为球鞋交易提供了便利,但他们的手续费,以及强制使用顺丰快递,都提高了球鞋在二级市场的价格。

 

或许有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受到了伤害,因为他买的鞋花了更高的价格,但庄帅认为,如果从稀缺性、从人无我有的精神层面就不好评估了,因为满意度、虚荣心没法估价。

 

所以,平台、品牌商、消费者和黄牛在炒鞋这件事情上就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一个共存的生态体系。

 

此次事件,资深球鞋行业从业者张勇认为,虽然炒作的是黄牛,国潮品牌和交易平台也乐见其成。“国产品牌一直缺乏核心设计能力,很多产品都能看到其他国际品牌畅销产品的影子,再加上一些国际品牌在‘新疆棉花’事件后陷入风波,国潮品牌看到了商机;至于背后的平台,他们就是靠商品交易存活的,本身赚的就是手续费、鉴定费,都是中间交易环节的钱。”

 

目前,市场上被黄牛盯上用来炒鞋的平台,还有跟得物模式类似的识货、Nice、有货,还有闲鱼、小红书等,有流量聚集和允许C2C交易的平台,就有黄牛。只不过相较其他平台,得物增加了平台鉴定真伪服务,聚集了更多用户,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头部平台。